自發冠脈夾層,該放支架嗎?最大規模國際研究
2021-07-04 00:04:41 來源: 作者: 評論:0 點擊:
關鍵字: 自發冠脈夾層
自發性冠脈夾層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一個重要原因。急性自發性冠脈夾層的冠脈介入治療(PCI)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冠脈綜合征相比,風險增加。
歐美有關自發性冠脈夾層的共識聲明都主張如果可能首選保守治療。
阜外醫院的研究也發現,自發性冠脈夾層患者經常以急性冠脈綜合征起病,多數患者可以選擇藥物保守治療。
Heart雜志發表的一項最大規模的自發性冠脈夾層注冊數據,分析了三個國家221例自發性冠脈夾層介入治療的結果。
結果顯示,高危自發性冠脈夾層患者,即臨床表現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臟驟停、TIMI血流不良和近端閉塞性剝離,需要冠脈介入治療以改善冠狀動脈灌注血流和減少心肌損傷。
研究發現,這類高;颊叩墓诿}介入治療需要更廣泛的支架置入,且術后并發癥的風險高達38.6%,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為13.0%。
研究者稱,在自發性冠脈夾層中冠脈介入治療的首個重要風險是需要多個小口徑支架和更長的支架長度(中位長度46 mm)。
總的來說,三分之一的自發性冠脈夾層冠脈介入治療患者需要≥4個支架或≥50 mm的支架。
盡管置入多個支架,但在64.1%的自發性冠脈夾層冠脈介入治療病例中仍然存在未顧及到的夾層。
研究者還指出,并發癥發生率高是冠脈介入治療的另一個風險。
本研究中大多數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為高風險,有8.8%的患者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臟驟停、TIMI 0/1血流或近端病變的情況下接受冠脈介入治療。這些患者如果保守治療可能更危險。
此外,這項分析證實,并發癥更可能發生在病變更廣泛和病變更靠近近端的患者。
盡管存在這些風險,但在TIMI血流較差的患者中,冠脈介入治療通常會改善冠脈血流。
冠脈介入治療后TIMI血流分級改善率為84.3%,其中3級改善率為38.6%,2級改善率為23.6%,1級改善率為22.1%。只有7.0%的病例在PCI術后TIMI血流分級惡化。
自發性冠脈夾層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一個重要原因。急性自發性冠脈夾層的冠脈介入治療(PCI)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冠脈綜合征相比,風險增加。
歐美有關自發性冠脈夾層的共識聲明都主張如果可能首選保守治療。
阜外醫院的研究也發現,自發性冠脈夾層患者經常以急性冠脈綜合征起病,多數患者可以選擇藥物保守治療。
Heart雜志發表的一項最大規模的自發性冠脈夾層注冊數據,分析了三個國家221例自發性冠脈夾層介入治療的結果。
結果顯示,高危自發性冠脈夾層患者,即臨床表現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臟驟停、TIMI血流不良和近端閉塞性剝離,需要冠脈介入治療以改善冠狀動脈灌注血流和減少心肌損傷。
研究發現,這類高;颊叩墓诿}介入治療需要更廣泛的支架置入,且術后并發癥的風險高達38.6%,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為13.0%。
研究者稱,在自發性冠脈夾層中冠脈介入治療的首個重要風險是需要多個小口徑支架和更長的支架長度(中位長度46 mm)。
總的來說,三分之一的自發性冠脈夾層冠脈介入治療患者需要≥4個支架或≥50 mm的支架。
盡管置入多個支架,但在64.1%的自發性冠脈夾層冠脈介入治療病例中仍然存在未顧及到的夾層。
研究者還指出,并發癥發生率高是冠脈介入治療的另一個風險。
本研究中大多數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為高風險,有8.8%的患者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臟驟停、TIMI 0/1血流或近端病變的情況下接受冠脈介入治療。這些患者如果保守治療可能更危險。
此外,這項分析證實,并發癥更可能發生在病變更廣泛和病變更靠近近端的患者。
盡管存在這些風險,但在TIMI血流較差的患者中,冠脈介入治療通常會改善冠脈血流。
冠脈介入治療后TIMI血流分級改善率為84.3%,其中3級改善率為38.6%,2級改善率為23.6%,1級改善率為22.1%。只有7.0%的病例在PCI術后TIMI血流分級惡化。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有了心衰,癌癥風險也較高!德20萬人研究
下一篇:最后一頁
頻道總排行
頻道本月排行
熱門購物
評論排行
- 2011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實踐技能真...(13)
- 腋臭手術視頻(11)
- 2008年考研英語真題及參考答案(5)
- 節食挑食最傷女人的免疫系統(5)
- 核輻射的定義和單位(5)
- CKD患者Tm與IMT相關(5)
- 齊魯醫院普外科開展“喉返神經監護...(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環(5)
- 美大學性教育課來真的 男女上陣親...(4)